东莞加大投入,重金补助民办教育,让新莞人子女平等受教育 市财政投资4亿支持民办学校
广东是全国外来工人口第一大省,他们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珠三角。目前,珠三角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能够公平接受优质教育。
发端于中山的“积分入学”,是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法宝。然而,公办学校往往一位难求,那些在民办学校读书的孩子怎么办?
在东莞,二十多年前,随着外来人员数量的增加,公办学校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发展民办教育成为解决新莞人子女就学的有效途径。目前,东莞有52.6万名新莞人子女在校就读,其中有六成新莞人子女在民办学校上学。
早上7点半,10岁的曹越跳下校车,走向东莞南城的东晖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
东晖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办新莞人子弟学校,全校大约3000名学生全是新莞人子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学校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东莞市中心。大约2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60个班级约3000名学生都在这里上课。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东晖学校的课程安排也算精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一个不少,还有电脑、武术课程。
从2005年办校以来,东晖学校的生源每年都在递增,从第一年不到1000人的规模发展至今,生源倍增。
东晖学校是东莞民办教育的一个缩影。从2001年起,东莞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从20所猛增到目前的200多所,其中90%以上都属于低收费、专收新莞人子女的学校。
这背后,是东莞转变思路,对民办教育的高度重视。2010年5月,东莞市下发了《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规定,从2010年至2014年,东莞市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扶持110所民办学校的发展。
目前,东莞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花样繁多,主要有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校车财政补贴经费、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民办学校规范化奖励、民办中职学校学生学费给予补助等等。“单单就以上这几项补助,今年市财政用于支持民办学校发展预计支出近4亿元。”东莞市教育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今年起,东莞还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不分户籍实行财政补助,提升教育惠民实效。按一定数额对所有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减免一定费用:小学生每人每年减65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减930元,并计划根据我省文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
民办学校弥补了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而政府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又解决了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民办教育让外来人员看到了孩子接受现代化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