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我校的环境保护教育能够坚持进行下去,增强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特制定本年度绿色环保教育培训计划。
我们认为环境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对自然的爱心。没有热爱,就没有珍惜和爱护。那么这种爱心怎样培养?
我们认为实际行动型的环境教育活动是环境教育重要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活动就会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这类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识、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体验人对自然的情感,学习传统知识,继承传统文化。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爱心不是被教师的说教灌输进去的,而是自然而然自己产生的,是慢慢培养建立起来的。这种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热爱。
1、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知,强调让学生用整体的、综合的、联系的观点对待事物,不用量化的、分析的、穷追细枝末节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我们认为现在的科学方法太过注重分析,而缺少整体和联系的思维看待问题。人人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也许我们现在的科学方法就在干着类似的事。
2、 强调与真实的自然接触,强调与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群沟通交流。不搞虚拟的体验,不搞远程的互动。不搞脱离本地情况的活动。
3、 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反对仅着眼于科学精神的建立,而忽视甚至放弃人文精神的塑造。
针对教师培训的实际需要,我们的培训一般有如下流程:
1、 激发或提升受培训教师的自我意识。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主动思维。
2、 实际行动型环教活动的介绍。
3、 实际行动型环教活动项目的设计及项目建议书的编写。
主要目标:
一、 提升自我意识:
我们的思想和培训思路:我们做培训不只是传授环境教育的内容,不只是环境教育的方法手段,从根本上说是让这些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们从内心将这件事作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作为自己内心深深的需要。不是上面的指令让你无从选择地做这件事,而是你自发的需要,觉得这件事是对我有意义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所以我们强调自我。在“人”性网中,任何事都与“我”有关,只有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自己的发展角度出发,从事的事业才能长久有效。我们最终追求的是人本主义精神,也就是个体的发展。
二、 环境教育的重要形式——实际行动型环教活动
环境教育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类:课堂教学、科普活动、实际行动。课堂教学包括环境课、自然课等。科普活动包括科学实验、科技方案竞赛等。比如每年三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普活动的方法:观察、发现现实问题->分析(调查、计算)->假设(主观判断)->检验(实践、实验)->结论。实际行动型活动:这是最不被环教工作者重视的,但又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三、 实际行动型环教活动项目的设计及项目建议书的编写
在设计实际行动型环教活动项目的时候希望老师要明确两点:
1、 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
2、 项目的目的是环境教育,而不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书。
活动的过程应是学生亲自体验,亲自操作的过程。有的老师出于责任心,希望改善学
校基础设施条件,因而把项目设计成了学校基建计划。但是这样不行。
如果这两条达不到,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环境教育项目。
假设有这样一个学校:学校门前有一条路,来来往往很多人,扔了很多垃圾。怎么解决?1、等环卫工来打扫。2、买垃圾筒。3、学校自己雇人打扫。4、组织学生打扫。
环境教育活动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清除垃圾保持卫生?能不能让学生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能。
在这个活动项目的设计中,一定要明确主体是谁,这是最重要的。要明确主体通过活动得到了什么。要明确项目预期目标,参与活动的学生会有什么改变,周围居民会有什么改变。要明确这些改变是怎样通过哪些具体活动实现的。
2015年11月17